勁方醫藥宣布自主開發的GDF15/IL-6雙抗GFS202A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同意公司針對腫瘤惡病質前期及惡病質期患者開展一項開放標簽、多中心的I期臨床研究。惡病質在腫瘤患者中高發,且嚴重影響患者生存率及對腫瘤治療的耐受能力?;A研究及全球多項臨床研究均已證實,GDF15、IL-6為惡病質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目前全球范圍內尚無同時靶向GDF15、IL-6的療法問世,GFS202A為全球首款靶向GDF15、IL-6的雙抗產品,也是國內企業開發、首個進入臨床階段的GDF15靶向藥物。
該試驗將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多家研究中心開展,I期研究將評估GFS202A在患者當中的安全性/耐受性,確定最大耐受劑量和為未來研究推薦的劑量范圍,并評估GFS202A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和對患者的體重、食欲改善情況。臨床前研究初步顯示了GFS202A與GDF15、IL-6蛋白的高親和力、高特異性結合,可靶向抑制信號通路,使實驗動物呈現劑量依賴式的體重、脂肪和肌肉組織增加,并有效降低實驗動物的C反應蛋白水平、緩解炎癥反應。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表示:”很高興勁方研發的GFS202A獲批進入臨床試驗。腫瘤惡病質在多瘤種中高發,當前多數患者主要采用營養支持、激素治療等手段,存在巨大的未滿足臨床需求。目前全球范圍已有GDF15單抗療法進入臨床,我們期待更多創新療法為患者帶來治療選擇,也期待這款GDF15/IL-6雙抗能在臨床試驗中展現良好的安全性和療效。”
惡病質機制復雜,常見于腫瘤、艾滋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腎炎等疾病,患者可產生代謝紊亂、體重下降、肌肉萎縮等消耗性癥狀。腫瘤為惡病質最常見的誘因之一,惡病質在多個瘤種發病率超過50%、死亡率可達30%。GDF15、IL-6水平在惡病質患者體內異常升高,均與腫瘤患者病情、生存率惡化相關;海外已有GDF15單抗完成概念驗證(PoC)研究,證實抑制GDF-15可以改善惡病質癥狀;而動物實驗及臨床病例報告均提示系統性抑制IL-6/IL-6R可改善體重減輕,并緩解全身性炎癥反應。因此GFS202A有望通過雙靶點協同機制提升療效,并同時緩解炎癥反應、降低抗癌治療相關副作用。
勁方醫藥首席醫學官汪裕博士表示:“GFS202A是勁方管線中首個進入臨床研究的雙抗療法,其開發立足于深入的機制研究、兼顧確定性與創新性,臨床前動物實驗已初步顯示該產品的藥效及耐受性。目前,海外同類產品研究已獲得GDF15單抗的初步臨床驗證;而考慮到惡病質與炎癥的相關性及此代謝綜合征的復雜性,選擇IL-6作為另外一個靶點,我們期待GFS202A通過雙靶點協同機制在臨床研究中展現更佳的安全性和療效,早日造福全球患者。”
參考文獻:
1. Impact of Serum GDF-15 and IL-6 on Immunotherapy Response in Cancer: A Prospective Study, Cancers, Dec. 2024
2. Body composition and lung cancer-associated cachexia in TRACERx, Nature Medicine, Apr. 2023
3. Perturbed BMP signaling and denervation promote muscle wasting in cancer cachexia,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Aug. 2021
4.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cachexia: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Lancet Oncology, Feb. 2011
關于GDF15、IL-6及GFS202A
GDF15(生長分化因子-15)為轉化生長因子(TGF-β)超家族蛋白成員,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樣受體α(GFRAL)為GDF-15的特異性受體。多項研究提示,惡性腫瘤患者中GDF-15的水平顯著增加,GDF-15可激活下游信號通路,促進腫瘤生長、遷移、增殖,并抑制DC介導的T細胞刺激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活化及浸潤。IL-6(白介素6)為糖蛋白130 (gp130)家族成員的一員,IL-6可以進入中樞神經系統,通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和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促進外周組織(如肌肉)的萎縮;也可以在外周通過激活JAK/STAT及MAPK信號通路,誘導骨骼肌細胞的凋亡及脂肪組織的分解。持續性高水平的IL-6與生存期短相關性大。GFS202A為GDF15/IL-6雙抗產品,臨床前研究顯示其可使實驗動物呈現劑量依賴式的體重、脂肪和肌肉組織增加,并有效降低實驗動物的C反應蛋白水平、緩解炎癥反應。GFS202A在臨床前動物實驗中呈現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
關于惡病質
惡病質機制復雜,常見于腫瘤、慢阻肺、慢性腎炎等慢性疾病,患者可產生代謝紊亂、體重下降、肌肉萎縮等消耗性癥狀。腫瘤惡病質在多個瘤種發病率超過50%、死亡率達30%。惡病質發生、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惡病質前期表現為厭食和代謝改變,無意識體質量減輕;惡病質期表現為無意識體質量減輕幅度較大、骨骼肌指數減少明顯、攝食降低并或伴有系統性炎癥;難治性惡病質期表現為患者代謝活躍、體質量持續減輕無法糾正,同時腫瘤或其他慢性炎癥持續進展且對治療無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力和接受治療效果。目前,臨床實踐常用以營養支持、激素類藥物等維持晚期癌癥患者的食欲和體重。